選 單

典藏研究

首頁典藏研究郵徑探幽

郵徑探幽

最後更新日期:107/04/13
  • 發布時間:112/10/16

7.赫德—我國現代郵政的創辦者

赫德(Sir Robert Hart, 1835-1911)一八三五年二月二十日出生於北愛爾蘭南部亞瑪區(Armagh)的普塔頓(Portadown)小鎮,一八四七年進入都柏林衛斯理學院的前身衛斯理聯合學校(Wesleyan Connexional School)攻讀四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衛斯理學院日後併入愛爾蘭皇后學院)
契機與出岫
赫德畢業後續留母校修習哲學與法律課程,一八五三年愛爾蘭皇后學院(Queen ’s College, Belfast)前任校長克萊恩東伯爵(George William Villiers, 4th Earl of Clarendon,1800-1870)出任英國外相,應命羅致人才補強中國領事館人員,一八五四年五月赫德因在學成績優異獲母校舉薦派赴香港,擔任寧波領事館助理翻譯官。赫德到了寧波學習漢學極為用功,三年半就打下穩固的基礎,他中文了得,連帝師翁同龢都嘖嘖稱奇:「彼熟於孟子書,旁及墨子。奇哉!」這是他一生建功立業的重要關鍵。
咸豐九年(一八五九)五月,剛滿二十四歲的赫德決定結束不到五年的外交生涯,改而投效中國海關任事,廣州海關於十月成立,任命赫德為副稅務司。
鍥而不捨三十年 名垂郵史立豐碑
赫德經過數年的觀察,發現當時滿清政府所辦的驛站,每年僅為傳遞官式公文書就得耗費庫銀三百萬兩;良莠不齊的民信局是民間通訊的唯一救濟,卻以營利為目的不能普遍便民,更有甚者走私漏稅罔顧國家法令秩序,為人詬病;外來客郵則仗著不平等條約的保護傘,在各大通商口岸擅設郵局,侵越中國郵權甚鉅。因而,在一八六一年赫德第一次晉見恭親王奕訢時便提出建言,認為中國應該仿照西方各國興辦國家郵政,不僅可以撙節國家辦理驛站的開支,增益國庫收入,更可保障人民通訊的權益。赫德的建議雖然中肯,可惜未獲採納,僅得恭親王「不合時宜」一記軟釘子。
同治二年(一八六三)赫德任總稅務司。同治五年(一八六六)赫德繼續進言,將《旁觀論》呈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全篇分二十四節四千餘言,綜論中外情勢,對總理衙門提出切中時弊的建言,其中對於創辦新式郵政有具體的建議。同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於天津封凍後,交總稅務司代寄各國駐京使臣文件,海關兼辦郵遞露出曙光。
光緒四年(一八七八)海關於北京、天津、煙台、牛莊、上海附設了海關撥駟達(Customs Post),開始收寄外僑往來各通商口岸的信件,並發行了中國史上第一套郵票---海關一次雲龍郵票(大龍票),是海關試辦郵務的新頁,也是官辦民享現代化郵政的濫觴。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赫德親自擬具新式郵政章程(計四章、四十四條),呈送總理衙門。光緒二十二年二月七日(一八九六年三月二十日)總理衙門以南洋大臣張之洞開辦國家郵政奏摺及赫德所擬郵政章程據以入奏,光緒皇帝硃批「依議」二字,言簡意賅,卻是赫德三十年鍥而不捨努力的果實。一八九七年大清郵政官局正式開辦,設立總郵政司,由總稅務司赫德兼任。
赫德以他在海關三十三年(一八六三年任海關總稅務司)來逐步建立起的良好制度和效率辦理郵政。郵政組織及人事和海關一體,他考試用人的制度,人員進用以後專業的考核,與廉潔、效能、敬業的要求,為郵政事業奠下了穩固的基石。
十九歲的春風少年赫德,踏上中國風雲變動的土地,經歷長達三十年的苦心孤詣,為中國建立了現代郵政。光緒三十四年(一九0八)返英時的赫德已是風燭殘年的七三老叟。對這位窮畢生歲月為中華盡瘁的異鄉人,我輩應該心存感激,因為沒有他鍥而不捨的進言、遊說和努力,這條郵驛路必定走得更為漫長、坎坷和艱辛!



回上一頁 回列表頁